您的位置
主页 > 业界前端 > 网游 > » 正文

电竞职业玩家的现实人生

来源: 点击:

自认与白领无异,按时上班、按劳领酬,但收入却难以养家糊口…… 浸在黑暗中的体育馆,蓝色、绿色的射灯,投射在电脑显示屏上,几分光怪陆离,几分虚拟魔幻。

灯光映照着一张张青春的面庞,环顾四周,很难找到30岁以上的观众,“大叔们要么坐在嘉宾席,要么坐在主席台,比赛开始就离场了。”一位网名叫小风的男生用戏谑的口吻说。

2011年K1全民网络游戏大赛日前落幕。电子竞技是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开设的第99项体育项目,在这方虚拟世界内,有一群职业玩家。他们的生活很现实。

职业玩家也是脑力劳动

“小风”就是一名职业玩家。在虚拟的世界内,他的本名李雄燮反倒默默无闻,只留下“跑跑卡丁车”圈内大名鼎鼎的“小风”。

几乎所有电子竞技玩家都有共同的起点:从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帝国时代等游戏起步,在这个行当内浸淫十六七年,他现在主业是“跑跑卡丁车”之类的竞速游戏,而递给记者的名片上赫然写着“职业玩家”。

何谓“职业玩家”?小风说,就是以游戏为职业,以奖金、赞助为生。随着国内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小风每年都能参加十几项国内各级别比赛,一般能拿下两三个冠军,“平均收入能达到三四万,最高的甚至能达到十万。”这位来自吉林的玩家始终认为,所谓“职业玩家”和白领没啥不同,都是脑力劳动,一样“靠工薪吃饭”。

每日训练最多四五小时

小风也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每周工作五天,每天训练五小时。为什么不延长训练时间?“一个游戏让你玩五个小时,你不腻?”他反问道。把游戏当饭碗看来并不容易,哪怕这曾是他们的最爱。

浙江天禄战队的反恐精英职业玩家刘斌也有这样的困惑。他每天的训练时间甚至只有四小时,从14时至18时,“其他时间,碰都不愿碰。”

从十七八岁接触电子竞技以来,刘斌的职业道路具有普遍性:从小在网吧玩,被高人看中,带上一起玩儿,然后被知名战队相中,从而走上职业道路。在数百万玩家中站上巅峰。小伙儿说,这和考清华、北大也没啥不同,“都是1%的灵感加上99%的血汗。”

“车队”“车手”四六分成

在电子竞技的产业链上,玩家只是产业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战队及游戏开发商成为职业玩家们的“后台支撑”。

在“跑跑卡丁车”的圈内,“凌氏车队”几乎无人不知。自从2009年底成立以来,该车队已连续两年包揽了该项目全国总决赛冠军。

从组成结构看,电子竞技车队与真实车队没什么两样,有“车手”,有“领队”,车手依靠奖金生存,领队则负责战术。“谁来领跑,谁来掩护,这些战术全部由我负责。”领队林镛解释道。

与动辄投入过亿的车队相比,虚拟车队的投入要迷你得多,“我们去年冠军奖金是十万元,能维持我们车队运转两年。”林镛坦陈,车队自身没有其他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奖金生存,每次获奖,车队与车手进行奖金分成,“一般四六开,车手拿大头。”

据林镛介绍,全车队二十余名车手中,十分之三是以电子竞技为业的车手,但他始终不愿称其为职业车手,代之为“暂时以游戏过渡的人”。他承认,自己并不支持玩家以此为业,“打游戏经济回报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活。”

尴尬局面未来或将改变

当电子竞技遭遇现实社会,虚拟世界中无往不胜的玩家常常为钱英雄气短,毕竟三四万元年收入难以养家糊口。

不过这一局面正在改变,赛事承办方世纪天成副总经理王勇相信,如果按照电子竞技产业现在的增长率,每年的奖金也会越来越高,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职业高手,“这个产业能养活一大批职业玩家。”

王勇告诉记者,电子竞技比赛本身并不盈利,每年三四百万元的办赛费用来自“游戏盈利对资深玩家的反哺”。从事这行十多年,王勇感受到了电子竞技行业的变化,“从以前被人骂误人子弟、社会毒瘤,到现在逐渐被人理解,被人接受。”

他说,世界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电子竞技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趋势肯定是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正规。

本报记者 赵博




首页  - 关于站长圈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站长圈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