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名人好站 > 名人 > » 正文

电驴翻身记

来源: 点击:

龙年伊始,一匹进入网页游戏市场仅一年的“黑马”,就依靠旗下的三款游戏,以横扫千军之势席卷各大游戏平台,包揽业内各项年度大奖。据悉,该公司月收入已过1.2亿元,并且单款游戏的收入也达到了6000万元。这样迅猛的成长势头,在业内实属罕见。当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到这家名叫“心动游戏”的公司时,才发现它的创业团队,其实就是一两年前濒临倒闭的“VeryCD”的运营团队。

曾经的VeryCD,是互联网免费资源分享社区的标志,它和其他很多同类网站一起,深刻地改变了一代中国年轻网民的娱乐方式和消费观念。从一个宣称崇尚互联网共享理念、绝不收费且带有几分感性色彩的P2P网站,到现在媒体竞相追逐报道的网页游戏开发商。VeryCD新旧平台的转变,对很多同样受困于版权纠纷,而苦思出路的视听网站来说,很有启发意义。同时,电驴翻身还有另外一个启示,那就是,也许大家都太低估了网络游戏市场,这块其实大得让人吃惊的“蛋糕”。

募捐出来的VeryCD

2002年,刚从上海大学退学的黄一孟,偶然间接触到了国外一个叫eMule的开源P2P软件。本身是电影爱好者的他萌发了汉化改编这个软件,并以此做一个网上影视娱乐资源分享社区的念头。随即,他就在网上申请了自己的域名,并在中国频道租了一个200元一年的虚拟空间,做出了VeryCD的雏形。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VeryCD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了起来,访问量从初期的单日200多人增加到2003年年底的单日数万人。面对这样强劲的增长势头,黄一孟说,VeryCD遇到了宽带用户群在中国开始普及这个好时机。

随之而来的,是虚拟服务器无法承受如此巨大流量的问题,黄一孟又喜又忧,因为每个月都要为第二个月服务器空间而发愁,但现实的问题是,他只是一个网络公司小职员,外加业余的社区管理员,根本拿不出购买一台服务器的钱。百般无奈的他差点打算关掉社区。这时,有网友建议,可以仿效其他论坛向社区用户募捐。他试着采纳了这个建议,很快,他就获得了2000多元的捐款。虽然这些钱对购买服务器来说仍只是杯水车薪,但勉强能租一台老式杂牌服务器,暂时缓解下流量压力。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黄一孟开始引入一些广告,每次收入达到2000多元的时候,他就又去多租一台服务器,拿他的话来说,“VeryCD就是这样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

成也免费,败也免费

黄一孟曾经有个理念,就是“要把VeryCD办成Google斯巴达式的网站,以精简的‘菜单’上线,不收费、不用广告打扰用户、不卖产品。设计的主旨是尽快让你查到信息链接,尽快离开。”在当时,不少同类P2P社区已经开始积极尝试商业化道路,例如大量开辟广告位,对软件使用收费、在软件中内嵌广告,甚至不惜让网站变脸硬性加入有盈利点的内容。而黄一孟没有跟风,他坚持只在每个页面开辟两个广告位,出再多的钱也不增设。

很明显,这种很难看得到商业化影子、带着对“数字乌托邦”感性执着的社区,不可能长久地存活下去,因为互联网自有其一套强硬的商业逻辑。黄一孟慢慢地开始发现,开发、维护客户端要钱,兼职的美工和财务也要钱,资金问题越来越让网站的发展难以为继。

从2004年就辞职全身心投入VeryCD的黄一孟,最终的选择是寻求风投和厂商合作。2005年,凭借着社区巨大人气的吸引力,他拉来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并用这笔钱成立了维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驱使着“电驴”正式踏上商业化的道路。第二年,IDG上门了。他们希望VeryCD能与自己之前投资的另外一家P2P公司合并。可惜的是,这次融资最终没有谈成,黄一孟的解释是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在风投的强大压力下,话语权必然要受到制约,走上他所忌讳的过度商业化道路——当时盲目商业化的P2P社区,因为用户不堪页面广告骚扰和软件捆绑广告而离开,已经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

当然,除了黄一孟自己的说法,不少行业分析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其实犹豫不决的还包括投资方。因为P2P网站虽然流量够大,但盈利模式并不清晰,而且还隐藏着版权纠纷、政策问题这类高风险。

风投没谈成,黄一孟又开始尝试与电影发行方合作。2006年,VeryCD与《夜宴》发行方联手推出4元下载正版电影的服务,但立刻招来用户猛烈的反对。

这样的反对浪潮颇具讽刺意味。当一家秉持互联网资源共享理念的网站,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必须做商业化尝试时,却无法说服他们培养起来的,已经习惯了免费索取的用户。




首页  - 关于站长圈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站长圈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