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名人好站 > 名人 > » 正文

王小川惊蛰搜狗:挫折是良药 亦敌亦友周鸿祎

来源: 点击:

“绝境之外,便是天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签约了,搜狗拆分,阿里注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自当继续努力,争取做互联网创新的旗手!”这是2010年8月8日晚,搜狗首席执行官、“理工男”王小川在个人微博上写下的感情色彩浓郁的一段话。就在这天,搜狗终成为了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

仅仅一年半之后,他就收获了果实。如果要说起2011年增长最快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搜狗无疑会是最有力的竞争者。前不久公布的财报显示,2011年全年搜狗实现了6300万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了238%。自2010年8月分拆之后,搜狗的营收连续6个季度保持了27.5%的复合增长率。如此高的增长率,即使是以高速增长著称、上市前的百度也望尘莫及。

谈起如今的成绩,需要回溯到2010年6月王小川在杭州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的那次关键会面。对于寻求战略投资者的他来说,天公并不作美,当时的杭州异常闷热,走两步都要出一身汗。

不过,坐在马云对面的王小川的心中却异常冷静。在40分钟的谈话中,马云主要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搜狗)这家公司是否可信?”王小川答,张朝阳和搜狐均持股。马云又问“搜狗怎么能把事做成?”王小川回答,搜狗输入法已做成,他们将用同样的团队去做浏览器和搜索引擎。马云最后问:“做成了(对阿里巴巴)有什么好处?”王小川直言,可免百度一家独大。三问三答之后,马云决定亲自飞往北京,他最终说服了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

打造“三级火箭”

单飞后的搜狗自此一飞冲天。对于自己主政一年多来搜狗取得的高速发展,王小川丝毫不觉得意外,因为他觉得这是搜狗多年积累之后厚积薄发的结果—在经过了长达8年的探索之后,搜狗终于趟出了自己的前进路线。

时间还要回溯到搜狗的起源。那是在2003年9月,张朝阳找到了王小川,他布置下来的任务就是为搜狐开发一个跟百度一样的搜索引擎。对于代表互联网最佳商业模式的搜索业务,张朝阳一直寄予了厚望,这也使得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虽然搜索业务一直都没有盈利,但是他却一直坚持做下去。

2004年8月,在经历了长达11个月夜以继日的开发之后,搜索引擎正式上线并被命名为搜狗。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也有向当时全球搜索老大谷歌看齐的因素。可惜时不利兮,就在搜狗搜索上线的当天,张朝阳还没有参加完发布会就匆忙赶往中国移动总部—就在那一天,搜狐的SP业务被中国移动停掉了。为了保证搜狐的生存,刚刚上线的搜狗只能被强行断奶,没有更多的资源去做推广了。

2005年8月百度成功在美国上市,从此中国市场上其他搜索公司的机会变得愈加渺茫了。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百度的优势已经不仅仅只是在市场份额上,更体现在“强大的品牌势能和用户黏度”。换句话说,百度已经成为第一家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习惯的搜索引擎。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心中,百度已然等同于搜索,它已经筑起足够高的市场门槛,大势已去。后来马云、周鸿祎在垂直搜索领域投入重金却进展缓慢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那时想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新的产品来辅助推动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但说实话心里也没什么准谱,摸着石头过河吧。”也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王小川经过深思熟虑后,转而剑走偏锋走一条“产品带搜索”的路子,试图通过“曲线救国”寻找突破。

输入法产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以至于王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输入法的成功归结为不是来自于“灵感”,而是“被逼到绝路上的创新”。

“王小川对技术和产品有着极为特别的思考方式,执著且偏执,不走寻常路。”互联网专家陈佼说,他曾经仔细研究过搜狗输入法和浏览器,从中深刻感受到一点:如果要打蛇,王小川一定是只打七寸,其他部位他根本不在乎。

尽管没有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但好在输入法让王小川找到了低成本运作一款产品的成功秘诀。

据王小川介绍,在搜狗输入法推广的头两年,所用资金也就几百万元,而且这几百万元还是分期支付,从仅仅几十万元要起,效果好再追加。“刚起步就遇上这样的问题,我们连一台像样的服务器都没有,全部搜索是靠20多台PC机联网支持。搜狗那时既没钱、人又少,根本无法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甚至数据本身都可能不准确。”一位搜狗的老员工如是说。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搜狗不仅在搜索引擎词库、智能纠错、云皮肤等中文输入领域做到了创新,在产品定位和营销、渠道打法上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例如,搜狗在做推广时,以“首选率”作为卖点让其加分不少。对于每一位用户来说,他们都特别希望自己输入之后,第一个出现的词语或者长短句就是自己想要的,这个正确率也被称为“首选率”。搜狗的首选率可以做到90%以上,比对手要高出20-30个百分点。

此外,适时做事件营销也让搜狗声名鹊起,比如2007年,谷歌帮了搜狗一个大忙。在发现谷歌抄袭了搜狗输入法的词库之后,搜狗顺势与谷歌打起了口水仗和官司,既没花多少钱,又吸引了用户的眼球,最后谷歌道歉更是让搜狗声名鹊起。人们第一次意识到,搜狗技术很牛。

但是,此时的搜狗输入法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2007年6月份,即输入法发布一周年的时候,其市场占有率仅仅是2%,在发现仅靠在搜狐等门户网站上做广告、走媒体营销的路子效果微乎其微之后,王小川决定另辟新径。

“当一个用户愿意尝试搜狗的时候,他需要经过网上搜索,寻找下载点,完成下载,然后才能进入安装等复杂过程,对于很多懒惰的用户来说,这就是很大的成本。”王小川发现,许多“小白”用户在买了新电脑之后都会用装机光盘来装系统,如果把输入法放到装机必备的光盘里,推广不就顺畅多了?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将重点放到了装机光盘和下载网站之后,搜狗输入法的市场份额在一年内从2%涨到了40%。在渠道体系上,王进行了创新,这也让他茅塞顿开:原来搜狗输入法这种互联网软件产品的推广策略和运营模式,与媒体属性的搜狐网有如此大的不同!“这就好像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外,突然发现了量子力学。”

也正是因为这些做法,2008年搜狗输入法的使用率一跃升至40%,并在此后几年持续增长到70%、80%。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王小川和他的团队将搜狗输入法做成了拥有3亿以上用户,仅次于QQ和360安全卫士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大客户端。

通过做输入法,搜狗锻炼出了一支全业务(客户端和云端)的优秀技术团队,做出了一个成功的客户端产品,也摸索到了互联网产品独特的推广策略。但是,它对于搜狗孜孜以求的搜索业务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帮助。

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成为摆在王小川面前最大的难题。也就在2008年这一年,王小川发现了浏览器这个“宝贝”。

王小川认为,浏览器是离用户最近的一个产品,有了浏览器,输入法和搜索引擎中间就多了一条独木桥,而且他认为这是唯一的一条道路。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场球赛,搜索引擎是前锋,输入法是后卫,那么浏览器就是中场,后卫和中场的密切配合才有了前锋进球的机会,这样以产品带搜索引擎的路子才算走通。

这也是后来搜狗总结的“三级火箭”商业模式:即让输入法打前站(一级火箭),获取最高的用户桌面安装量;让浏览器做策应(二级火箭),成为用户的网络入口;最后将搜索引擎(三级火箭)绑定或者说嵌入到浏览器上,依托浏览器拓展搜索引擎市场。

那一年,生于1978年的王小川30岁,这是他在搜狐的第9个年头,从ChinaRen到搜狐再到搜狗,搜狐是王小川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东家。9年中,搜狐进进出出很多人,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成为新标杆,或离开互联网行业,比如陈一舟、古永锵、李善友等等,只有王小川一直坚守在那里。




首页  - 关于站长圈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站长圈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