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_flush_method = x InnoDB日志文件的同步办法(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这个选项的可取值有两种: fdatasync,用fsync()函数进行同步; O_DSYNC,用O_SYNC()函数进行同步。
innodb_log_archive = 1 启用InnoDB驱动程序的archive(档案)日志功能,把日志信息写入ib_arch_log_n文件。启用这种日志功能在InnoDB与 MySQL一起使用时没有多大意义(启用MySQL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功能就足够用了)。
mysqld程序–InnoDB:缓存区的设置和优化
innodb_log_buffer_pool_size = n 为InnoDB数据表及其索引而保留的RAM内存量(默认设置是8MB)。这个参数对速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如果计算机上只运行有 MySQL/InnoDB数据库服务器,就应该把全部内存的80%用于这个用途。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n 事务日志文件写操作缓存区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B)。
innodb_additional_men_pool_size = n 为用于内部管理的各种数据结构分配的缓存区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B)。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n I/O操作(硬盘写操作)的最大线程个数(默认设置是4)。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n InnoDB驱动程序能够同时使用的最大线程个数(默认设置是8)。
mysqld程序:其它选项
bind-address = ipaddr MySQL服务器的IP地址。如果MySQL服务器所在的计算机有多个IP地址,这个选项将非常重要。
default-storage-engine = type 新数据表的默认数据表类型(默认设置是MyISAM)。这项设置还可以通过–default-table-type选项来设置。
default-timezone = name 为MySQL服务器设置一个地理时区(如果它与本地计算机的地理时区不一样)。
ft_min_word_len = n 全文索引的最小单词长度工。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4,意思是在创建全文索引时不考虑那些由3个或更少的字符构建单词。
Max-allowed-packet = n 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的最大长度,这个数字至少应该大于客户程序将要处理的最大BLOB块的长度。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1MB。